人物名片:蒙松林,男,布依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92年10月在贵州师范大学工作至今,现任贵州师范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1998年月-1999年2月,经学校选派到石阡县五德镇开展党建扶贫;2019年7月-2025年6月,经组织选派,再次前往石阡县开展扶贫工作,任本庄镇双山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期间曾获贵州省教育系统2022年度“最美家庭”(乡村振兴类别)荣誉称号。
双山村位于石阡县西南方的群山里,距县城68公里,属省级二类贫困村。2018年脱贫出列时,村里的水、电、路、讯工程就已全部完成,早期建成的饮水工程,多年后却成了村民心里的疙瘩——旱季水缸滴答见底,雨季水管全是浑汤,家家户户的水缸总得备着沉淀后的自来水。

蒙松林看望村中老人
“这水喝得憋屈!”柏杨坳组的王祖德老人蹲在屋檐下,看着浑浊的自来水直叹气,驻村第一书记蒙松林把这话听进了心里。2024年6月底,蝉鸣最聒噪的时候,他带着工作队和村干部钻进了村里的深山。山高坡陡,平均海拔 800米的地界,荆棘丛生,脚下的碎石子直打滑。他们沿着干涸的溪床往上爬,渴了就喝自带的水,累了就靠在岩石上歇脚。
“得找个四季有水的源头!”蒙松林的鞋上沾满了泥,裤腿上到处是被荆棘划开的口子。某天傍晚,当他们爬到海拔900多米的山坳时,突然听见“叮咚”水声——一汪清泉从石缝里渗出,在苔藓覆盖的洼地聚成小潭,水质清澈得能看见潭底的碎石。再往上走,海拔1000多米的另一处山坳里,竟有股碗口粗的山泉奔涌而出,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找到了!”蒙松林抹了把脸上的汗,声音里带着颤抖。两处水源加起来,出水量足够全村 600余人的日常饮用,而且水质比以前的好太多。

蒙松林带领群众上山寻找水源
7月初,暑气正盛,村里却炸开了锅。蒙松林带着村民们扛着砍刀、背着绳索上了山。半山腰的密林里,大家排成一列,挥着砍刀砍断碗口粗的杂树,用锄头刨开坚硬的土层。碎石划破了手掌,汗水浸透了衣襟,可没人喊累。“为了喝上干净水,这点苦算啥!”年轻的村民王小军扛起一捆树枝,笑得咧开了嘴。他们硬生生在密林中砍出两条蜿蜒的水管通道,从近千米的高山往下看,像两条灰色的缎带系在绿林间。

蒙松林在密林中砍水管通道
铺水管的日子更难——水管太重,全靠人拉肩扛;山路太陡,全靠绳索一点点往下吊。蒙松林带头趴在湿滑的坡面上固定管道,其他人也不甘落后,争着抢着做最苦最累的活,手被刺破、脚被划伤却浑然不知。经过一月多的连续奋战,新饮水工程顺利完工。当第一股清澈的山泉水顺着水管流进王祖德老人家的水缸时,他舀起一瓢水喝下,眼眶突然红了:“甜!这水真甜!很久没有喝到这么甜的水了。”
如今的双山村,水龙头拧开就是哗哗的清水,洗菜做饭不用再沉淀浑汤,洗澡也不怕突然断水,困扰了村民多年的饮水难题,总算随着山间的清泉彻底“解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