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校到田间地头——贵州师范大学驻村第一书记黄启桓
【作者】    【来源】  【日期】2025年07月11日 10:03  【点击】[]

人物名片:黄启桓,男,1981年5月生,贵州黔西人,200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7月参加工作,贵州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贵州师范大学后勤管理处住房管理科(房改办)副科长(副主任)。2023年至2025年被选派到石阡县河坝镇黎家坪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期间,他走村串户,立足全面掌握第一手民情信息,在了解到该村饮水工程困难时,积极协调水源点村民、供水公司等,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基本解决了黎家坪村饮水问题。为让村民留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愁,黄启桓同志深入挖掘村里的历史故事、风土人情和传统技艺,主导编纂了《黎家坪村史村事》。他以务实作风解决民生难题,用文化情怀守护乡村记忆,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与为民情怀。


黄启桓同村干部一起到困难群众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


根据省委组织部和学校党委安排,2023年5月,黄启桓同志被选派至石阡县河坝镇黎家坪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在学校党委的关心支持及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该同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为根本遵循,引导所服务的广大村民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

深耕思想沃土,当好理论政策“播种人”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黄启桓同志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理论武装体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每日必修课,组织党员专题学习40余次,推动“第一议题”制度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该同志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黎家坪广袤的土地上和朴实的村民群众中,积极宣传党的思想理论和强农惠农政策,形成“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传播链,使“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黎家坪村群众的行动自觉。


黄启桓入户讲解惠民政策并张贴“政策明白卡”


锻造先锋队伍,建强基层组织“桥头堡”

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环节,黄启桓同志组织实施“强基铸魂”工程。驻村期间,他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狠抓队伍建设,着力培育建强村“两委”班子,带头结对培养村级后备力量,并大力发展年轻党员。该同志协助村党支部发展新生的党员队伍,预备党员转正1名,培养对象转为预备党员1名,确定发展对象2名,吸收1名大学毕业生为入党积极分子。这批新生的党员力量,在基层党建工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矛盾调解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黄启桓和群众一起清理因持续降雨引发的边坡垮塌土方


聚焦民生福祉,勇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黄启桓同志始终将“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重大责任,精准识别并动态监测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针对发现的因灾因病等苗头性问题,及时协调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在粮食生产方面,该同志深入各家各户免费发放玉米、大豆种子,并协助建立300亩玉米示范基地。驻村期间,其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协助处理邻里矛盾纠纷10余起。同时,该同志始终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争取智力资源,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黄启桓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当乡村振兴“排头兵”,继续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基层组织基础;继续积极争取智力、资金支持,培育培训新型农民,盘活现有村级资源,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脚踏实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一审(校):王玥; 二审(校):张杭; 三审(校):姚作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