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谋发展 驻村帮扶暖民心——贵州师范大学驻村第一书记杨光复
【作者】    【来源】  【日期】2025年07月10日 15:30  【点击】[]

人物名片:杨光复,贵州天柱人,贵州师范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龙井乡关口坪村第一书记,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曾获“贵州省高校学生事务服务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9年7月组织选派他到铜仁市石阡县龙井乡关口坪村担任第一书记,他用一颗真心和真情倾注了村里的每一寸土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2021年被授予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2019年7月21日,我在贵州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彭洁部长的护送下来到石阡。向县委组织部报到后,我当日从县城出发一路翻山越岭,直抵目的地龙井乡关口坪村。

2021年4月23日,在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我被授予“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杨光复协调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专家赴关口坪村开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我是贵州师范大学的一名教师。在脱贫攻坚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响应党中央号召,经过层层选拔,于2019年7月赴铜仁市石阡县龙井乡关口坪村担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这个有着特殊使命的特殊称号,曾经让高校辅导员出身的我倍感压力,但凭着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丰富的高校辅导员、团学工作实践经验,我一头扎进脱贫攻坚的伟大战斗中,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凭着知识分子的悲悯情怀和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作为的精神品质,扎扎实实地推进了关口坪村精准扶贫的各项工作。

关口坪村位于石阡县龙井乡东北角,属龙井乡关口要地,国土面积9平方公里,村委会距乡政府驻地4.2公里,车程15分钟,距离县城20公里,半个小时车程。全村共9个村民组,有1389人,贫困户有494人,贫困发生率35.57%。看着这一组数字,我心里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沉甸甸的。这里的老百姓太穷了!我对自己说,“杨光复,你是农民的儿子,你是一名党员,你一定要带领大家脱贫,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扶贫先扶智”,在我看来,“扶智”更需要“扶心”,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扶贫中,不仅要帮助人民群众脱贫,还要完成他们思想的改造和提升,让他们有感恩之心,自食其力,艰苦奋斗。这一切,都需要当地的党组织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的第一战场,我经常以日常交流的方式积极向村里的党员同志宣讲党的理论知识,阐述建强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性,我经常找村支部书记交心谈心,探讨村里的发展,严格按要求组织支部党员开展“三会一课”,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驻村两年半来,村里共发展党员4名,发展对象4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村里的年轻人都积极想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优秀的组织。我还经常组织带领村里的帮扶干部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宣传群众关心的扶贫政策,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教育引导农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杨光复协调解决仙人街旅游景区内群众搬迁问题


我深知产业扶贫是扶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除了在田间地头深耕细作、发展果木、养殖之外,只有做好产业,发展好产业,才能实现贫困人口有长期稳定的收入,才能实现脱贫。2018年8月,总投资11.7亿元的仙人街旅游项目正式启动,关口坪村属于该项目的核心区,仙人街旅游开发景区规划面积为6556.92亩,核心区面积为4961.80亩(流转面积为4505.73亩、征收面积为456.07亩)。仙人街项目建设启动后,关口坪村马上成立了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并组织村干部一起参与到合作社的建设中来。合作社由村支书满延坤担任理事长、村主任蒲应前担任副理事长,村监委主任蒲应军担任监事长、村委委员陈永刚担任秘书长兼财务。该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开发,群众将土地流转到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再将土地入股到公司,群众利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但此时正处在全县上下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全县干部都下沉到各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县、乡根本都抽不出专人来负责项目建设工作,教书我是专业的,可是搞旅游景区建设,我可真是无从下手啊,这一难题摆在了我的面前,当时可是真把我急坏了,急得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我党最擅长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我经过与村支两委充分讨论,我们准备把村里的能人智士都召集起来,成立项目协调小组,来解决仙人街项目建设过程中将会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个方案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方案确定后,我们便成立了由24名当地党员、干部、群众组成的项目协调组,分成了宣传动员、矛盾纠纷调解、房屋拆迁、土地征收和坟墓搬迁等五个工作组,项目建设人手短缺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随后,我们立即分组召开群众会,开展入户宣传、房屋拆迁、土地征收、坟墓搬迁等工作。不管是炎炎烈日还是寒风凛冽,我都带头奔走在脱贫攻坚和项目建设一线;不管是明月高挂还是漆黑一地,我都夜以继日入户解决着一个个影响脱贫攻坚和项目建设的矛盾和问题。


摘自杨光复驻村日记


今天晚上我和仙人街项目建设指挥部领导、村干部一起来到关口坳组,组织本组村民召开群众会,主要是协调解决因景区建设整组房屋搬迁的问题。在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憧憬着未来搬进新居的生活,但也提出了搬迁中的疑虑。有反映新房道路未修建好的,产生的生活垃圾如何堆放的,新房准备采用哪种方式进行分配……

全体驻体工作队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仙人街旅游景区终于在2019年9月顺利开园。开园后,旅游人数急剧增长,带动了村“农家乐”“农家住宿”等大发展,激活了农产品市场,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新开张“农家乐”10户、大型酒店2家、农家旅社8家、养鸡大户2家、养羊大户1家、养鱼大户3家,增加了就业岗位100余个,人均增收5000余元。2018—2020年村集体经济实现了贫困户户均分红1080元,结余20多万元。我还积极组织村里申报围绕仙人街旅游开发的配套设施建设项目,2020年,成功申报东西部扶贫资金200万元并入股仙人街生态旅游停车场项目,35万元扶贫资金用于关口坪村辣椒、精品水稻、精品蔬菜种植项目,并利用我在岗位上的优势,联系了我工作的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帮助村里解决了一部分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村民在扶贫项目基地的务工收入达15万余元,户均增收4000多元、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同时,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仙人街旅游景区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利用微信、QQ、抖音等媒介,大力宣传仙人街旅游景区,并邀请各级领导、同事、亲戚、朋友到仙人街旅游,带动了关口坪村的人流量,村里的群众都亲切地称我为仙人街上的“旅游大使”。驻村期间,我天天讲仙人街好、天天讲仙人街美,有人问我,“杨书记,这个仙人街景区是不是有你的股份啊”,我总是高兴地回答,“有一份”。其实我心里真正的回答是“脱贫攻坚战,有我一份,让老百姓富裕这个任务有我一份”。


杨光复和群众一起清理因连续下雨造成山体滑坡滚落下的乱石


同时,我还主动联系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和石阡县旅游局,组织群众开展了乡村旅游从业知识、礼仪、厨艺等培训,两年半来,共开展培训9次,培训600余人次,提升了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助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2019年关口坪村成功入选贵州省“十县百乡千村”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为旅游开发打下了更加厚实的基础。由于工作突出,2020年我被石阡县授予“全县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21年我被授予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遥望远处的田野,勇挑肩上的重担,看到父老乡亲脸上的笑容,坚定了我们走产业扶贫之路的信心。

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始终不会忘记初心。自从当上第一书记,我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吃住在村,真正扎根在基层。我每周至少深入走访群众、联系群众,做好贫困群众的思想发动、宣传教育和感情沟通,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激发他们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带领村级组织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民事村办等工作。例如:因为农村重新开展土地确权工作,存折需要更换新版本,留守在家的很多老人行动不便,在这种情况下,我马上协调乡信用联社到关口坪村开展上门金融服务,为广大农户免费更换新的存折;还有农户因为老人子女不愿意赡养问题主动找到村委会,我一边耐心地听她诉苦,一边还主动做饭给老人吃,并抓紧组织驻村干部、村干部,协调乡派出所工作人员一起解决子女不赡养老人问题,并当场签订赡养协议,不但对子女进行了深刻的教育,而且也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我还和驻村干部一起利用微信、黔农云APP帮助农户缴纳养老保险,上门指导农户使用手机缴纳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村民少跑路的目标,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我还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农户及时办理不动产登记证,并给群众提供相应的就业信息,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杨光复为关口坪村幼儿园的小朋友送上六一儿童节礼物


两年半来,我作为第一书记,一直坚守着“带领广大人民不断地谋幸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坚持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关心民情,关爱人民,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在驻村时,我发现已脱贫家庭“返贫”现象的时候,让我更加坚定了用实际行动去帮助村民们摆脱贫困,为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初心。2019年10月,关口坪村已经脱贫的贫困户柴维举家儿子柴周华因“发热、精神行为异常一周”入院,被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存在“因病返贫”风险时,我作为村里的第一书记在第一时间同该孩子的父母联系,为他们出谋划策,采取募捐的方式为孩子寻求帮助。我还自己带头进行捐助,在村里面大力宣传,让更多爱心人士来帮助这个家庭。在募捐之余,我还考虑现实情况,积极安排乡村生态护林员的工作岗位给柴周华的母亲,让牵挂儿子的母亲既有生活来源,又能方便照顾生病的儿子。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关心村民,把村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努力做好一名人民公仆。


杨光复在关口坪村辣椒产业基地调研


都说象牙塔里的人多的是理想,少的是行动,而正是这个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书生,却成为了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实干家。远离了温馨的家庭,远离了身患癌症的父亲,远离妻子和刚出生的婴儿,我依然与当地群众并肩战斗在第一线。经年遇难犹未悔,初心常在仍前行。在驻村期间,我遇到过许多挫折,也曾为期间出现的问题感到焦虑,但我仍然坚守初心,牢记自己身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以行动践行初心,砥砺前行。我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故事,更没有惊世骇俗的壮举,我只用真心,带真情,真扶贫,做好乡村旅游产业这篇大文章,为把昔日贫瘠的山区变身全省知名的旅游新村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一审(校):王玥; 二审(校):张杭; 三审(校):姚作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