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和关键岗位干部是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更是作风建设的“先锋队”。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贵州师范大学坚持制度设计先行,构建“理论+案例+体验+实践”的多维课堂,从严从实抓好“三类干部”问题查摆整改,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制度先行:要求精准,执行到位
贵州师范大学党委高度重视“三类干部”的学习教育,在学校学习教育《实施方案》中明确“突出抓好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学习教育”,并量身定做抓好年轻干部学习教育措施,从制度层面上明确目标、制定举措、推动落实,以实打实的硬招推进“三类干部”学习教育。
“学校党委全面把握‘重点群体’干部成长规律和特点,一开始就把‘三类干部’学习教育纳入全校学习教育整体安排中进行谋划,做到要求清、指导准、执行强,确保学习教育工作求实、过程扎实、效果务实。”校党委主要负责人说。
为抓好制度落实,运用读书班、中心组学习、交流研讨、“上好作风建设同一堂课”等方式,组织“三类干部”原原本本研读《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以及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
作风养成:多维课堂,入脑入心
5月19日,在贵州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一个个触目惊心的腐败案例、一段段痛心疾首的忏悔视频、一份份发人深省的警示材料,让人倍感警醒。“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破碎的家庭和对组织信任的辜负,这比任何说教都更深入骨髓。”不久前刚提拔到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岗位的郭锐长久驻足,指尖轻触冰凉的展柜玻璃,陷入沉思。而这一课堂正是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为“三类干部”精心打造的作风养成专题培训的核心现场——以警示教育为“活教材”的现场教学。
4月下旬,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举办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和关键岗位干部作风养成专题培训班。通过5次专题辅导、1次警示教育、1次实地研学、1次现场教学、1次交流研讨,为“三类干部”打造“理论+案例+体验+实践”的多维课堂。培训班开班式上,校党委书记黄其松同志作开班动员,寄语“三类干部”“要以学习教育为契机,提升担当作为的硬本领,修好作风建设的必修课,筑牢廉洁自律的防洪堤,以实绩实效展现学校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
“多维课堂的精髓,在于打通‘知’与‘行’的壁垒。”多维课堂将政治能力提升和作风养成贯穿培训全过程,最终指向一个核心目标——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内化为心头的戒尺,外化为争创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动力,使多维课堂成为“政治体检”的透视镜、思想交锋的练兵场、作风锤炼的淬火台。
问题整改:刀刃向内,清仓见底
学校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对“三类干部”的问题清单,在分组审核的基础上,采取“多组交叉审核,疑难问题集中研判”方式对“三类干部”查摆问题清单进行全覆盖多轮审核,确保问题查摆不留盲区,问题整改不存死角。
“工作态度消极懈怠,不敢直面矛盾和问题”、“工作纪律松散,工作时间观念不强”、“与部门、科室之间相互推诿工作”……刀刃向内的查摆,催生干部深刻自省。截至目前,学校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共指导144名“三类干部”查摆问题652个,已整改落实488个,整改完成率达74.8%。对管人管财管物关键岗位的干部,结合实际列出27个岗位风险点,要求重点岗位干部认真对照查摆。
作风的改进,最终落脚点体现在实际行动之中。学习教育开展以来,20余名4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主动报名到基层驻村第一线壮筋骨、到条件艰苦的主战场磨意志、到服务群众最前沿长才干。
多维课堂强作风,清风劲吹启新航。贵州师范大学以制度为锚、学习为帆、整改为桨,推动“三类干部”在思想淬炼与作风锻造的深水区奋楫笃行,为学校争创高水平师范大学注入了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