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成效】“同题共答”办好学生“食”事
【作者】组织部    【来源】  【日期】2025年07月23日 20:49  【点击】[]

教育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日,贵州师范大学学生食堂对餐食的价格进行了调整,“卤鸡蛋由每个1.5元下调至1.0元,煲仔饭由13元下调至10元,肉菜比由3:7调整为4:6;土豆红烧肉由每份6元下调至5元、肉菜比由7:3上调至8:2;牛羊肉粉面的价格不仅比原来下调了1元,哨子分量反而上调了10克……”

在省委学习教育第七督导组的指导下,贵州师范大学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全面落实“开门教育”要求,在学校食堂、办公楼等人员较为密集场所设立征求意见箱,开通网上征求意见电子邮箱,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改进工作作风等7个方面面向师生广泛征集意见建议。

近期,省委第七督导组将征求意见箱中收到的学生反映“食堂菜价偏高,性价比不高,给学生带来经济负担”、“蔬菜油水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饥饿感”的意见反馈给贵州师范大学,并要求学校党委纵深开展专项整治,把师生“需求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学校党委与督导组同题共答、同向发力,一起指导后勤服务集团聚焦“降本提质”,围绕成本控制、质量监管、价格优化、服务管理,用心用情办好“食”事,让校园餐成学生成长的幸福餐。

坚持公益属性,在源头上“降本提质”。“思想认识不到位,对高校食堂属性的教育引导还有缺失;成本核算不精细,管理文件更新不及时导致操作依据不足;责任体系不健全,权责边界模糊,关键质控点(如投料比例、出餐份量)的‘最后一公里’责任未压实到岗到人;监督力量分散,无法有效保障各方权益……”在职工大会上,后勤服务集团党政班子与大家共同剖析食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怎么办?思想根源、制度设计、责任落实、监督机制是关键!” 加强对食堂的全面管理,保障学生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大宗食材采购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择具备能力的供货企业。生鲜食材坚持即采即送,保证新鲜度。通过管控成本、利润,实现对价格的合理控制,确保学生能够真正获得实惠。

坚持规范管理,在过程上“降本提质”。在降低采购成本方面,在原有询价地点基础上扩大询价范围,动态调整采购计划与强化验收标准,规范出入库管理流程严控仓储损耗,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在降低管理成本方面,实施精细化初加工管理,严格执行烹饪肉菜配比,提升食材利用率,按照标准化烹饪流程推行中、小锅炒制,根据消费量灵活调整,避免大量烹饪导致存放过久影响品质或造成剩菜。通过对食堂174项大众化伙食、66项面点、21项粉面、165项特色餐点进行全面梳理,对其中的272个项目进行价格合理下调,下调范围比例达64%。整改效果好不好,师生最有发言权。历史与政治学院2022级暑期留校学生肖瑾熹说,“我早餐一般是两个包子一杯豆浆,需要3.5元,今天刷卡时发现只要2.6元了,阿姨告诉我调价了。”旁边的同学也纷纷表示,食堂饭菜不仅价格亲民,分量还增加了。学生工作部的周昌艳老师经常选择临近的学生食堂就餐,她今天点了两个肉菜,价格降了2元,她说,“听说食堂要调价,没想到速度这么快、力度这么大。”

坚持阳光运行,在服务上“降本提质”。“既要当前改,还要长久立。”省委督导组对推进纵深整改提出明确要求。按照督导组要求,学校后勤服务集团正通过建立全链条岗位责任机制、全流程质控机制、多维互动共治机制和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完善学生食堂保供稳价体系、伙食成本核算体系和全面监管体系,构建起“责任可追溯、过程可监督、质量可管控、服务可评价”的现代化学校餐饮治理体系,持续打造“价格透明、过程可视、质量可控”的学校餐饮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