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Home

首页

“思雅论坛”第十九期

社会科学处

2025-11-18

主讲人 徐延辉 主题 数字社会基层治理的动员机制研究
时间 2025年11月21日(星期五)10:30 地点 历史与政治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

为持续提升学校人文社科科研水平,营造积极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交流氛围,发挥学术交流在推动学术创新、带动学科发展、助力人才成长的积极作用,社会科学处、历史与政治学院特邀请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徐延辉教授到我校开展专题讲座。活动安排如下:

一、主讲人

徐延辉,博士,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教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历任厦门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社会与人类学院副院长,现为厦门大学二级教授、南强重点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理事、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亚洲社会质量研究会会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五项,其中三项为一般项目、一项为重点项目、一项为重大项目。在《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经济学家》《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文摘》《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工作》杂志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学网、中央编译局等网站转载。

二、讲座主题

数字社会基层治理的动员机制研究

三、讲座时间及地点

时间:2025年11月21日(星期五)10:30

地点:历史与政治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

四、主讲内容

在数字时代,各地基层政府仍然面临传统行政动员的困境。这项研究结合浙江省桥头镇政府开展的多主体治理实践案例,分析基层政府如何开展数字时代的社会治理活动。研究发现主要存在四种动员机制:1)创新平台接入方式的技术动员;2)多主体和积分兑付场景的组织动员;3)对上级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的制度环境动员;4)乡贤、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地域身份认同动员。在上述机制中,地域身份认同作为一种文化力量,成为基层政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将身份认同经济学应用于公共管理领域,同时将TOE框架结合本土化情境,拓展为“技术-组织-环境-身份认同”(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Identity)。以上发现既在理论上拓展了TOE理论,又可以在实践上为基层政府的社会治理提供一些参考。

五、参加人员

欢迎对该主题感兴趣的全校师生参与。

社会科学处

历史与政治学院

2025年11月18日


【责任编辑】一审(校):王玥; 二审(校):张杭; 三审(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