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路上, 绽放青春光华
——记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2015级研究生尚伦华
【作者】易龙    【来源】  【日期】2017年06月19日 20:18  【点击】[]

夜空是一扇普通的窗,透过它能感受到白天不曾有过的宁静,能想象到未来美好的生活。我们都曾在某个夜里观望头顶的那片星空,感受浩瀚无垠的宇宙。尚伦华,可以说是一个“离星星最近”的人。

学无止境,弥补不足

大三下学期,一个偶然的机会尚伦华对天体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牺牲了陪伴朋友与家人的时间,一头扎进天文台,扎进自己的梦想中。

提起从事天体研究,他说:“主要还是兴趣问题,我想任何一个脑子清醒的人都清楚,学天文的人在外找工作有多么的难,基本上没有哪一家与天文无关的公司会愿意向一个学天文的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有天文专业的高校,在国内也只有寥寥几所,门槛还不低。”可以说,能够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是自己想做的事,才会有永不磨灭的激情,也才能找寻到那份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2014年3月25日,北京大学乔国俊教授应邀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脉冲星研究的机遇与挑战》,第二天早上,微亮的天空雷电交加,尚伦华带着心中的疑问,带着自己的梦想,顶着大雨跑到学校旁边的酒店,找到了当时来我校交流的北京大学乔国俊教授,在与乔教授的交流中,他发现科学家是那么的在乎和愿意指导年轻的大学生。乔教授详细地给他讲解了一些关于脉冲星的基本知识,并指导他如何用IDL处理简单的脉冲星数据,他说:“乔教授的和蔼可亲至今我都没忘。”

在北京学习的过程中,尚伦华身边的同学都是来自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学生,在与他们的讨论中尚伦华再一次感到了自己的才疏学浅,内心倍受打击。但他在心里暗自告诉自己,既然现在大家都是在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做同样的作业,开展同样的活动,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就要坚持拼搏,用成绩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大学本科三年级开始,尚伦华就参与到北大脉冲星组主持的科研课题,成为了北大脉冲星组大家庭的一员,并与合作者利用上海65米和云南40米射电望远镜对一些亮脉冲星进行长期监测研究。谈及未来的打算,尚伦华说:“学无止尽,趁年轻,要多学点!”

实事求是,执着追求

脉冲星是一种高速旋转的天体,能够周期性地发射脉冲信号,是恒星演化到后期的产物,而太阳就是大家最熟悉的恒星。在脉冲星的研究中,科研人员通过探测仪器接收它从遥远的宇宙空间传来的电磁脉冲信号。尚伦华等人通过与北京大学、上海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等的合作者利用中科院上海65米和云南40米射电望远镜对一批脉冲星进行长时间检测,获得其积分脉冲轮廓数据。并对这些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在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发表的论文《Investigating the multifrequency pulseprofiles of PSRs B0329 + 54 andB1642-03 in an inverse compton scattering model》 中,他们主要研究了脉冲星是如何产生电磁脉冲信号,又是在脉冲星的哪个位置产生,这些电磁脉冲信号的物理性质有哪些等,研究结果也表明脉冲星磁层中的环加速区(AG)是射电辐射粒子加速的有效区域。而研究这些问题,对于人们深入地认识脉冲星这类天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甚至可以在未来运用脉冲星进行导航。

尚伦华说:“要想得到一个较好的数据,对于不同的脉冲星,它所需的积分时间不一样。对于一些很亮的源,观测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也许就可以得到一个较好的数据。而对于一些较暗的源,可能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都不可能得到一个较好的数据。”几小时甚至几天的观测对于别人来说也许是枯燥乏味的,但他认为,这是一个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过程,当观测到有价值的数据时,内心的喜悦之情是不能用言语形容的。

链接:近日,我校与国家天文台联合培养的 2015 级天体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尚伦华关于脉冲星辐射机制 的 相 关 研 究 成 果 以《Investigatingthe multifrequency pulse profiles ofPSRs B0329+54 and B1642-03 in aninverse compton scattering model》为 题发表在国际一流天文学期刊《英国皇 家 天 文 学 会 月 刊 》(Monthly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Society, MNRAS)杂志上,尚伦华为论文第一作者,贵州师范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支启军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上一条:师 者 下一条:师 者

【责任编辑】校园文化

关闭